全国招生热线
400-098-2568
双减以后何去何从双减以后何去何从 ![]() 2021年7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双减”政策)。“双减”政策中明确指出: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;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,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;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,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。 这无疑像一颗炸弹一样投放到了教育培训市场。有的学生欢天喜地,有的垂头丧气,家长们也非常困惑。但是,在双减政策下,最悲催的也是最无奈的毫无疑问是教育机构的老师们。数据显示,在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教培行业从业人员、超过70万的教培机构关门倒闭。当中的每一个个体,都正在遭受着这场社会大潮的涤荡。 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“带走了”课外补习班的同时,也导致了一大批的补课班老师失业,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? 这场震荡来得极为迅猛。在此背景下,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。“没有喘息的机会,必须要迅速反应,拖一天都是在加重危机。”所有被裁员的老师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“转型,是唯一的出路。”这些老师除了做教育培训,还可以从事哪些行业或者哪些岗位呢?其中有一个非常不错的是选择就是“研学导师”。具体什么是研学呢?研学又需要哪些学习?哪些证书呢? 给大家举个栗子。 青蛙在生殖季节的活动规律如何?一颗种子如何变成大米……这些在生物老师、科学老师们眼中的常识可是不少中小学生眼中的“冷”知识。离开实践,让学生理解环保、理解生态文明,很可能太空洞。研学活动本质是提供高质量、安全的研学活动就要让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”。 研学的话它又是需要教师证和导游证的! 对于双减政策被裁员的老师们,考下来导游资格证是非常合适的一个选择,毕竟有着教书育人的师德以及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经验。“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也”。有了导游证和教师资格证咱们也可以从事导游教育培训工作。旅游市场的大热也会带动对旅游人才的强大需求,所以,拥有导游证,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。通过组织国家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制度,以及开展旅游教育、培训和资格认证等,旅游人才的队伍已经有了完整的初步架构。提高从业人员素质,增强竞争力才是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。尽早地考取导游证是非常重要的选择;无论你是在校学生,还是社会人员,导游证对你来说真的“很重要”。 那么,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呢? 1.要有爱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不仅是单纯的学习,也是要培养学生认知、表达、协作、创新等方面的能力,丰富人文底蕴,提高科学素养,激发参与社会的热情,培养家国情怀。 教育工作者要爱自己的工作,应该是由从业者的爱心、耐心、热心、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共同支撑起来的。 2.要有担当,充满文化自信 真正担负起非遗项目旅游资源传承人的责任,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开来、传承下去。 3.要有开发能力 目前旅游市场及人才需求量大,导游是一个非常高尚而值得敬佩的职业,宣传和介绍地方美好的景色和人文,带给客人愉悦的旅行感受,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,创造难忘体验的职业。 把资源开发成课程,遵循教育性、趣味性、可操作性原则,引领开展。 教育性,就是能学到东西、明白道理,内容要有科学性,不能随意乱说、乱发挥,更不能出现历史性、常识性错误。趣味性就是要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,促使发挥主观能动性。 4.要准确定位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,是教育工作者,是旅游资源文化发扬传承人。 5.要立德树人,传导正能量 立德树人。主动、有意识地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。 如果你也对导游资格证、教师资格证有兴趣,那还在犹豫什么,抓紧时间行动起来!
文章分类:
新闻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