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乐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       全国招生热线

131-2185-9394

文旅融合的鼻祖 诗与远方的化身

作者:维乐思

苏轼与旅游

东坡的美食文化是特色旅游资源,是旅游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苏东坡是一位美食家。他写过《莱羹赋》,《食猪肉诗》,《豆粥》,《鲸鱼行》,巜老饕赋》,巜猪肉颂》等诗文。
关于评品中国莱肴的三要素一一“色"“香"“味",就是苏东坡第一个提出来的。苏轼与美食有关的诗句略举一些。
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——《於潜僧绿筠轩》
野桃会笑竹篱短,溪柳自摇沙水清。
西崦人家应最乐,煮芹烧笋饷春耕。
——《新城道中二首其一》
休对故人思故国,
且将新火试新菜,
诗酒超年华。
——《望江南.超然台作》
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
——《初到黄州》
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怡。
——《留别廉守》
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——《惠州一绝》
……
苏东坡不仅写美食诗,还亲手做美食菜,发明了“东坡菜肴",对烹调技法都作了归纳总结。
东坡肉一一家喻户晓的菜肴。苏东坡谪居黄州时,发现猪肉那么好的食材,在黄州居然价贱如泥,于是写了一篇《猪肉颂》,来为猪肉抬高身价:
净冼铛,少著水,紫头罨烟火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自然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苏东坡不仅鼓励大家吃猪肉,自己带头吃猪肉,还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,並将经验写进《食猪肉诗》中,那就是:把猪肉切成大块,加葱,姜,酱油,料酒,慢火细焖,煨制成酥香味美,肥而不腻的红烧肉。
民间把这种红烧肉命名为“东坡肉”。成为一道传统名菜。
 
东坡鱼一一据说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。只要是鱼类,他几乎来者不拒。吃过鲤鱼,鳊鱼,黑头鱼,墨鱼,鲍鱼,等等,甚至连剧毒的河豚他也敢吃,总之,凡是水里游的,他一样不落下。吃了还作诗,完全是个吃货。
东坡吃鱼常常自己烹制。他在《鱼蛮子》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鱼的方法:“擘水取鲂鲤,易如拾诸途,破釜不著盐,鱼鳞芼青蔬。"
在黄州时,曾写《煮鱼法》介绍他“在黄州,也自煮鱼,其法:以鲜鲫或鲤鱼治斫,冷水下锅,入盐于堂法,以菘莱芼之,仍入浑。葱白数茎,不得掩半,熟入生姜,萝卜汁及酒少许,三物相等,调匀,乃下。临熟,入桔皮片,乃食”。
现在饭店的各种“东坡鱼"的做法,应该还是苏东坡时候创造的。


东坡肘子一一相传,东坡肘子並非苏东坡之功,而是其妻子王弗的炒作。一次,王弗在炖肘子时一时疏忽,肘子焦黄粘锅,她连忙加上各种配料细细烹煮,以掩饰焦味。不料这样做出来的肘子出乎意料的好吃,顿时乐坏了东坡。东坡极力向亲友推广“王弗肘子“,于是王弗肘子借“东坡肘子”之名传开了。


东坡豆腐一一苏东坡曾为豆腐写下“煮豆为乳脂为酥”的诗句。以精炼的字眼道出豆腐“为乳”,“为酥",为食品之精粹。
苏东坡被贬至镇江时,与当地金山寺的佛印和尚相投,经常在一起开怀畅饮。苏东坡在一次和佛印和尚pk赛佛经时败下阵来,只得下厨做素斋给佛印吃,于是创立了这道“东坡豆腐”:这道菜以豆腐为主料,将豆腐裹入面粉,鸡蛋,盐等制的糊料,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后捞出来,然后放在锅内放油,笋片,香菇和各种调味料,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,煮之入味出锅即成。
东坡豆腐外形醤红,质嫩色艳,鲜香味醇,营养丰富,是素食中的精品。东坡走到哪里就把“东坡豆腐”传到哪里。
东坡饼一一还是苏东坡在黄州期间,经常去黄州的安国寺与那里的和尚唠嗑,因为知道苏东坡愛吃油酥的食品,所以和尚就用精制的千层饼款待他。苏东坡又在此基础上改良,后人将这种饼命名为“东坡饼"。这种饼用上等面粉做成蟠龙状,和麻油煎炸,片片如薄丝条,然后撒上雪花白糖,香甜酥脆,落口消融,风味不同凡响。现在已是湖北一带的著名小吃了。
东坡羮一一在宋朝,富人吃肉羹,平常人家将萝卜,大头莱,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成菜羹。苏东坡贬官到黄州,正值经济困难,吃饭都成问题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苏轼开发了这道在饮食上流芳千古的美食:东坡羹。
严格说来,这东坡羮既不是菜,也不是饭,更不是汤。乃是将莱与饭同时炮制的一种烹调方式。苏东坡也详细描述了制作过程。用现代白话说就是:第一步,将大白菜,大头菜,大萝卜,野芥菜反复揉洗干净,意在除去蔬菜的苦味。第二步,大锅四壁,大瓷碗上涂抹生油。第三步,将切碎的白菜,萝卜,芥莱及少许生姜放入锅中煮莱羹,用油碗盖住,但不接触莱羹,否则会有生油味。第四步,将盛满米的蒸屉放在锅上,等到菜完全煮熟后再盖上屉盖。诀窍在于:莱羹煮沸时必然上溢,但因锅壁四周涂有生油,又有油碗覆盖,因此不会上溢蒸屉。但蒸气上达蒸屉,米饭也就煮熟了。这样一来,锅中的菜羹及蒸屉中的米就一次加工而成,方便实惠,物美价廉,有点类似现在的“盖浇饭"。简便易食。因为火候上掌握很好,不仅美味而且养生。深受大众喜爱,特别是素食的和尚欢迎。



五,苏轼教给我们欣赏景物旳方法,並从观景中悟出人人生哲理。
我们又要说到苏轼的一首诗《题西林壁》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只在此山中。
这首诗头两句,写游山所见。庐山是座丘壑纵横,峰峦起伏的大山,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,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。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,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。(雁荡山夜景也很突出)
后两句,是即景说理,说游山的体会。为什么不能辩认庐山的真面目呢?因为身在庐山之中,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,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,局部而已,这必然带有片面性。游山所见如此,观察世上的事物也是如此。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,它启迪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一一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,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,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。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,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,摆脱主观成见。
这是诗作达到的最高境界,诗作现象从言景→言情→言志→言理。苏东坡达到了顶峰。
这与旅游发展的过程相一致,从观光旅游→体验旅游→游学旅游→文旅融合。


还有不少诗句中饱含人生哲理,我们摘录如下: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园缺,此事古难全。一一《水调歌头.丙申中秋》月亮圆缺是自然的,人生聚散离合也是普遍的。古往今来,没有十全十美的事。生活总有坎坷缺憾。满是缺,缺也是满。人生由缺憾构成,其实也是一种圆满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一一《定风波.三月七日》决定你快乐与否的,不是环境,而是心境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菜,讨酒趁年华。一一《望江南.超然合作》人生海海,山山而川,不过尔尔,时光匆匆,与其伤感,不如快乐。雪沫乳花浮千盏,蓼茸蒿芦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一一《浣溪沙》人间真正有品位的,就显这清淡的欢愉吧。柴米油盐,简单平凡,平平淡淡,才是生活的本质。认真生活的真相好,仍然能在生活中发现乐趣,方为大智慧。人生知逆旅,我迹是行人。一一《临江仙.送钱穆父》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,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,就如不同的客栈,停了又走,走了又停。大家都在赶路,做自己就好 。
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以飞鸿踏雪泥。一一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
人生是什么?人生就像大雁,在这里留下一点痕迹,象鸟踩在雪地上一样。
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一一《稼说送张琥》
准备充分,才能一击击中。机会,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休言著事转头空,未转头时皆梦。一一《西江月.平山堂》
人生如梦,岁月无情,蓦然回首,才发现生活是一种心情,穷也好,富也好,得也好,失也好,一切都过眼云烟。不管是昨天,今天,明天,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。
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我乡。一一《定风波.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无论外界环境如何,心安定的地方才是归处。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著甚干忙。事皆前定,谁弱谁又强。一一《定风波》微小的虚名薄利,有什么为之忙碌不停的呢,名利得失自有因缘,得者未必强,失者未必弱。广厦千万间,夜眠仅需六尺;家财萬贯,日事不过三餐。贪恋的越多,负担也就越重;放下的越多,得到的也就越多。当你握紧双手,里面什么都没有,当你学会放下,世界就在你手中。


为什么有几首诗句我们反复引用?正是说明它具有文学性,艺术性,同时又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,从哪个每度说,都能给我们以启示和洗礼。
同样,苏轼的散文也同样精彩。《石钟山记》是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时,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蔚,途经湖州游览了石钟山,进行实地考察,为辨明石钟山的命名的由来而写的这篇文章。
关于石钟山的名称有三种说法。一是说击水的声音像钟声;二是说水撞石头响声像钟声;三是石头形状像钟。苏轼实地考察辨析后,倾向第三种。
这篇文章有以下艺术特点:结构独特,行文曲折,修饰巧妙,语言灵活。除了给人们写作技巧方法上的启发外,还教我们正确判断一件事物,必须要有深入细致认真调查这样的精神。《石钟山记》是散文,篇幅较长,自己百度一下细读。



六,东坡文化遗存大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,成为东坡文化旅游专项产品
东坡所到之地,后人几乎都建起了东“苏 东坡纪念馆”,“苏东坡公园”,“东坡文化广场”,“苏东坡文化博览园”,竖立了“东坡塑雕像”……供人们参观,游览,学习,瞻仰。
东坡遗存均被保护,开发和利用,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。除了我们以上涉及到的“三国赤壁古战场”,“黄州赤壁”,惠州西湖,还有很多很多。



比如眉州“三苏祠”。
三苏祠,原本是苏洵,苏轼,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。元代改宅为祠,祭祀三苏。明代扩建,明末毁于兵火。清康熙四年重建,尔后历代补修,现占地56800平方米。1980年被四川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开发利用为国家5A级风景区。
眉山市还整合资源,开发了占地1200亩的“东坡宋城”。打造了集文化,餐饮,购物,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体旅游集散地。把苏轼故里打造成名符其实的苏东坡文化高地。



再说海南儋州。这里是东坡流放最后一地。他对儋州所作出的贡献,永远留在了儋州人民心中。
走进儋州,东坡井,东坡帽,东坡桥等等,将儋州对苏东坡的感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当年苏东坡流放到儋州时,那里是一片荒芜之地,苏东坡不仅关爱百姓,还与当地人成了好朋友。他在当地讲学办书院,书院名字叫“载酒堂",取自于“载酒问字”的典故。后来,清朝时期改名为“东坡书院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后来经儋州人民翻修。如今成为旅游胜地。
走近东坡书院,古朴的大门上掛着“东坡书院”的匾额。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池塘,池塘上方有桥通过,桥的对面便是载酒亭,上面有块横匾写着四个大字“鱼鸟亲人”,寓意着苏东坡到此无亲无靠,只有鱼和鸟是他的亲人。亭上有八幅画,画的主要是苏东坡当年的生活,授课,写作等,再往里走是大殿,后花园。花圃中竖立着苏东坡的铜像。
这个景点最独特之处,25元一张的门票,只要会背3首东坡诗词,就可免费进入。这个景区成了学子们的求智求学打卡地,比拜见文殊菩萨还灵验。



还有江苏镇江金山寺
镇江,北宋时为润州。苏轼11次到过润州,写过200多首诗词。曾经夜宿金山寺,畅游金山寺。作过《游金山寺》等诗篇。
金山寺是江南佛教圣地。清朝时期与普陀寺,文殊寺,大明寺並列为中国四大名寺。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,礼佛拜忏和追荐天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。
1983年,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。开发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。
凡苏轼涉及到的城市和地方,都把苏轼遗迹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,像常州的“东坡公园”,汝州的“三苏坟”,颖州的“西湖”……可圈可点。
类似以上这样的苏轼遗存景点,都成为专项旅游产品,编制成了成熟的旅游线路产品。比如,东坡足迹游线路,东坡文化游线路,东坡游学游线路,东坡美食游线路,东坡养生游线路,跟着东坡诗词游线路等等。


七,徐州苏轼文化遗存众多,是东坡文化旅游专项产品线路图上的重要节点。
苏东坡1077年4月至1079年3月在徐州任知州。时间虽短,但在近两年时间内,他带领徐州人民治洪水,抗灾害,找煤碳,创下了辉煌业绩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200多首,遗迹30多处。
黄楼
苏轼4月上任,七月就遇上河南段黄河大堤决口。他挺身而出,带领军民筑堤抢险。抗洪期间,苏东坡布衣草履,倚庐城上,三过家门而不入。洪水过后又加固防水工事。
为了纪念这次抗洪经历,城东门黄河岸边要害处建筑了一座十丈高楼,涂上黄土,取名“黄楼“。“五行"中黄色为土,能吸水,水来无患。
苏东坡还上奏在黄楼附近河岸边铸造铁牛,名曰“镇河牛”。
后人们又在黄河修建了“五省通衢”的大碑坊,面对黄河的一面刻上“大河前横”。硕大对联写着:
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九州胜境龙吟虎啸帝王都
如今,这些遗迹组合,加上清澈的黄河故道和沿岸绿化,成了美丽的黄楼公园,成为苏轼遗迹游览地,徐州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。



显红岛
显红岛原是古黄河内一处沙洲,位于徐州市东南方向。关于显红岛名称的来历,还有一段传说。相传苏轼在徐州任职时带领民众抗洪,苏小妹为救满城百姓现身黄河,百姓在沙州上捞得苏小妹红袍,因此,将沙洲改名为“显红岛"。06年,市政府对显红岛进行了改造。南北端各一组由轩,曲廊,水榭组成的仿古建筑,北端为“安澜堂",南端为“水月摇红",岛西侧有亲水平台和木栈道,东侧有游船码头,有三孔仿古桥连接东岸。
显红岛是人们纪念苏东坡,苏小妹,休闲散步,吹拉弹唱,举杆垂钓的好地方。


百步洪
百步洪是泗水的一处急流,位于显红岛一带,长约百步。苏轼知徐州时与弟苏辙分别有咏歌百步洪的多首诗词传世。故后人多以“百步洪"名之。百步洪岸边的小广场是们欣赏古黄河美景,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之处。



雲龙山
雲龙山是徐州苏东坡文化遗存的集中地。苏东坡有著名诗文《放鹤亭记》,《登云龙山》,《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》等都出于此处。由此留下了放鹤亭,招鹤亭,饮鹤泉,东坡石床,十里杏花村等遗存,和苏公塔,苏轼纪念馆等纪念地景点。现在,云龙山云龙湖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。
这里,有苏轼《登云龙山》一诗值得一提。
醉中走上黄茅冈,满冈乱石如群羊。
冈头醉倒石作床,仰看白云天茫茫。
歌声落谷秋风长,路人举首东南望,
拍手大叫使君狂。
这首著名的七句诗,写于元丰元年(1078年),苏轼时任徐州知府。诗中作者用筆挥洒,为我们描写了一个醉态可掬的太守形象。
当年九月九日,苏轼在彭城举行“黄楼诗会”,並邀请了30多位文朋诗友。会后趁酒兴作伴游黄茅冈,登云龙山。山上乱石如群羊,几次差点摔倒,途中不胜酒力,只好醉卧在黄茅冈上一块较为平整的大石板上休息。恰逢路人看见,禁不住大笑:“太守喝醉了!太守发狂了!”此时此景,激发了苏轼的诗兴,遂写下了《登云龙山》。“东坡石床"由此而得名。
一般来说,四句为诗,八句为纲,一十六句为眉。而苏轼偏偏只写了七句!又不失诗意。这恰恰体现了苏轼不拘一格,大胆豪放的特质和性格!


《放鹤亭记》更是苏轼小品文的代表作,被选入《古文观止》。千百年来,胜读不衰。
当时苏轼在徐州做知州,他有个朋友叫张天骥,别号云龙山人,在云龙山上建了一座亭,亭中养有二鹤,早上放出去,晚上收回来。苏轼常与朋友在亭中饮酒赏玩,因有所悟,故作一篇《放鹤亭记》文章,记亭述鹤,借酒发感,叙议结合,亦文亦歌,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,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。
关于这篇散文的原文,译文和赏析,这里不再赘述,可百度一下慢慢阅读欣赏。
徐州还有因苏轼《快哉此风赋》而得名的快哉亭公园,为御黄河水灾而建的苏堤等等东坡遗迹。
徐州还成立苏轼文化研究会。与各涉苏城市保持联络沟通,交流研究学术成果,成为东坡文化旅游线路图上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

八,苏轼文旅融合的践行仍然指导着现代旅游,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今时髦
苏东坡的一生,可以说是旅行的一生,游学的一生,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文化与旅的融合。所以,我们说苏轼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先驱和典范,是诗与远方化融一体的化身和先锋。
事实上,苏轼传递给我们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理念,文化是旅游的灵魂,旅游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使旅游更深刻更持续,旅游更形象化生活化传播文化。逐渐被我们认识,被我们实践。
特别是近年来,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,保护,开发,利用的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。
出现了众多文旅融合发展成功的案例。
2018年,国家把文化和旅游局合并为“文化和旅游局”,实现了旅游产品的融合到旅游体制的融合。并制定下发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规则,新政策新文件。我们深信,我国文旅融合将朝着更深刻更广阔的方向发展。


在线咨询
联系微信:867148585
联系时间:09:00-24:00
13121859394
工作时间:09:00—21:00
欢迎随时拨打全国招生热线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